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古诗词 > 元明清诗词

高心夔《东湖月伤亡友范七》伤悼之作

作者:song来源:互联网更新时间: 阅读:0

 高心夔《东湖月伤亡友范七》伤悼之作

东湖月伤亡友范七·高心夔 曲碕萦渌波,荇丝缀云素。 娟娟云际月,浅映湖上树。 城西戍火微,面水一萤度。 峭风吹萝带,飞翻桂华露。 香定四无声,碧影溃烟去。 欲寻徐孺亭,凄断回桡处。

从诗题看,本诗是伤悼之作,但在写作手法上,我们发觉除了最后二句明显涉及主旨之外,其余都是写景的句子,这样的谋篇布局无疑很新颖,但是否很好地表达了诗人伤悼友人的感情呢?让我们还是逐一分析诗句再作出判断吧。

诗的开头二句,写东湖水边的景致。曲岸澄波萦绕,荇藻的细茎似缕缕青丝,将落在水中的白云倒影,结缀在碧玉般的湖面上。如果不论平仄,第二句换成“缀素云”,就与第一句形成对仗;而现在诗人将“素”字放在“云”字后修饰之,整饬中便见出变化。再说得深些,“丝”谐音“思”,“素”又是丧服之色,不妨认为“荇丝”句已暗示了对亡友的哀思。

下面二句,落到了诗题中的“月”字,又通过“云”与上文相联系。以“娟娟”状月,意在用苏轼水调歌头·丙辰中秋……词: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表达对与之相反的现实——范七和诗人交谊未久,已成死别的恻怆之情。这二句看似只写了明月映照着湖面上倒映的树影,其实不然;因前二句已说到澄波上的云影,故此二句细味之又可以有另一层意思:是倒映波中的云际明月的反射光,在映照湖边的树丛。这种复义,丰富了诗歌的审美趣味。

接着,诗人之笔由写月光转入写其它夜光:远处,城郭西头,驻防军队的点点营火明灭微茫;近处,贴近水面,一只流萤孤零零地悄然飞过。“微”、“一”两字渲染出一种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,而这样的景象在诗人笔下出现,自是移情作用的结果。

“峭风”二句,“峭风”语出杜安世词踏莎行“罗衣渐减怯风峭”,“萝带”语出屈原九歌·山鬼“披薜荔兮带女萝”,“桂花露”语出吴均诗秋念“箕风入桂露”。尖厉的秋风吹起如带的松萝,吹落桂花上凝结的露珠,也吹得诗人思潮起伏。(“桂华”又可认为是用周邦彦解语花·元宵“桂华流瓦”意,以之代指月光。)

“香定”二句语承上文,兼及人的嗅觉(“香定”)、听觉(“无声”)、视觉(“碧影”),既有静感又有动感,而动更衬托出静。“香定”实际上是诗人的主观感受,是希望美好事物永恒之意念下意识的、不自觉的显现;“无声”则是此时此地自然界的客观现象,但又是诗人有意择取的、代表死灭的暗语,二者的结合成句,非常微妙。而“碧影溃烟去”,一个“溃”字镂心刿肾,如有神助,极诗人刻意之功。一般的炼字,令人赞赏,而这样炼字复炼意,则令人惊叹。此句直写夜雾中桂树的形态,但读者自可从中看出脱红尘而逝的诗人亡友的影子。

最后二句,诗人以乡先贤东汉徐稚(字孺子)比况范七,说:欲寻昔日欢会之亭,却在当时荡桨回船的地方悲从中来,不能自已。只是在末尾,诗人才用了直接表示伤感的“凄断”一词,倾泻出渟蓄胸臆的情愫。但读者通过前面的写景,已经能够体会到这种凄恻悲怆的情愫,此处只是将朦胧的诗意点明而已。

显然,诗人以他的特殊方式写出了他对亡友的深深哀思,可以说本诗是他的杰作。

猜你喜欢
  • 波德莱尔《时钟》原文

    时 钟 ◆ 波德莱尔 中国人能在猫眼里看到时辰。 有一天,一个传教士在南京城外闲步着,发见自己忘记带表,于是他问一个小孩子那

  • 初心最美

    【4897】初心最美(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宣传部编写,红旗出版社,24 8万字,2019年5月第1版,68元)△5章:①勿忘初心,忠诚祖国,把国企做强

  • 《田舍赏析》

    这是首写农家生活的五律,重点描绘秋收前的片段。   诗以欢快的节奏开始,说农民们互相呼唤着,拿起锄头,忙忙碌碌地赶着修筑打谷场。秋收是农民一年的寄托所在,从起首两句,人们马上可以感受到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错。范成大的诗,善于在首联渲染气氛,

  • 孟浩然《晚泊浔阳望香炉峰》原文|赏析|鉴赏|解读|意境

    《晚泊浔阳望香炉峰》是孟浩然的一首诗,通过描写夕阳下的浔阳江和香炉峰,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岁月的变迁。诗中情景的交融和意境的构建,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。作者借助景物的描绘,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,引导读者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。这首诗表现了孟浩然深邃的情感和才华横溢的写作技巧,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人生的深刻。

  • 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阅读答案附赏析

 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 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。 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 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 1、此诗的作者是王勃,他和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并

  • 杜甫《赠裴南部,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》全诗赏析

    尘满莱芜甑,堂横单父琴。人皆知饮水,公辈不偷金。梁狱书因上,秦台镜欲临。独醒时所嫉,群小谤能深。即出黄沙在,何须白发侵。使君传旧德,已见直绳心。 作品赏析原注:闻袁判官自来,欲有按问。【鹤注】

  • 《敬之》情诗三百首赏析

    敬之 作者: 张迪 【本书体例】

  • 唐宋词之柳永《少年游》原文、注释、译文和点评赏析

    柳永的《少年游》是唐宋词的代表作之一。诗以游子离别为主题,充满着伤感和思乡之情。作者用细腻的描写、婉约的语言,展现了少年游子在离别时的无奈和忧伤。诗中融入了对社会环境、人生哲理的思考,表达出少年游子的独特心境。这首词既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,也启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爱与离别。总之,《少年游》不仅仅是一首描写别离的词,更是一种对人生经历和命运的思考,具有深远而独特的意义。

  • 范仲淹《酬滕子京同年》全诗鉴赏

    谢家风雅若为酬,散吏方耽海上游。疏懒几忘传笔梦,寂寥仍有负薪忧。欲歌兰雪归真隐,敢向簪轩竞急流。如共茂先瞻气象,莫言神物在南州。

  • 千家诗七绝《程颢·春日偶成》诗词鉴赏

    诗题一作《偶成》,作于公元1058—1062年春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。诗人以清丽的语言描绘出春光融融的景象,通过自己的游赏之乐被“时人”误解,用反衬的手法抒写了诗人的闲适自得之乐,表达了理学家对平淡自然境界的追求。

相关栏目:
  • 唐诗大全
  • 宋词精选
  • 元曲大全
  • 先秦诗歌
  • 元明清诗词
  • 汉魏六朝诗
  • 千家诗全集
  • 白渔诗集
  • 经典古诗
  • 唐诗三百首 | 宋词三百首 | 文化杂谈 | 经典文摘 | 情诗名句 | 古诗名句 | 标签聚合

   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,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,请来信告知,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,邮箱1687462752@qq.com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