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释赏析《送毛伯温[明]朱厚熜》诗词意思解释
送毛伯温[明]朱厚熜
大将南征胆气豪,腰横秋水雁翎刀。
秋水:形容明亮如水。雁翎刀:宋制形如雁羽的宝刀。
风吹鼍鼓山河动,电闪旌旗日月高。
鼍鼓:用鼍皮蒙制的鼓。鼍,鳄鱼。
日月:指旗上日月图案。
天上麒麟原有种,穴中蝼蚁岂能逃。
麒麟:传说中的神兽。此喻毛伯温。
蝼蚁:蝼蛄蚂蚁。此喻安南叛军。
太平待诏归来日,朕与先生解战袍。
朕:我,古代帝王的自称。
这又是一首切合人物身份的送行诗。不过与前诗仅切行者身份不同,此诗所切者乃送、行双方。送者是天子朱厚熜,故气局阔大,出语不凡,这从诗的后两联中尤能看出。而出行者是大将军毛伯温,一身戎装,威风凛凛,这也在诗的前两联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。同时这是一次送将军南征,因此除了赞扬行者的风貌军容外,还对战局的前景作了从容乐观的预见,其中深含对出征将士得胜归来的热切期盼,而战前动员和激励,已全在不言中了。
战不必胜,不可以言战;攻不必拔,不可以言攻。
尉缭子
-
秋霁 【宋】史达祖 江水苍苍,望倦柳愁荷,共感秋色。 废阁先凉,古帘空暮,雁程最嫌风力。 故园信息。 爱渠入眼南山碧。 念上国。 谁是、脍鲈江汉未归客。
-
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(1)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(2),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,壮其蔚跂。问其所师,曰:“余公孙大娘弟子也。”开元五载(3),余尚童稚,记于郾城观公孙氏
-
张籍《上韩昌黎书》 古之胥教诲,举动言语,无非相示以义,非苟相谀悦而已 1 。执事不以籍愚暗,时称发其善,教所不及,施诚相与,不间塞于他人之说,是近于古人之道欤 2 。籍今不复以义,是执竿而拒欢来者,
-
与君相従非一日,笔势翩翩疑可识。平时谩说古战场,过眼终迷日五色。我惭不出君大笑,行止皆天子何责。青袍白纻五千人,知子无怨亦无德。买羊沽酒谢玉川,为我醉倒春风前。归家但草凌雪赋,我相夫子非癯仙。 作品赏
-
谭献在《箧中词》中赞此词云:“子山、子美,把臂入林。”意谓此词非一般写景抒怀的作品,乃具有词史意义的篇章,与庾信、杜甫的那些哀时感事、称为诗史之作是可以并传的。
-
【生卒】:1922—【介绍】: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,新小说派*代表人物。生于法国布勒斯特,就学于巴黎国立农学院。1945年毕业后
-
五月十八日丕白。季重无恙!途路虽局,官守有限,愿言之怀,良不可任。足下所治僻左,书问致简,益用增劳。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,诚不可忘。既妙思六经,逍遥百氏,弹棋闲设,终以六博,高谈娱心,哀筝顺耳。驰骛北场
-
不管内心经历过多少生活的捶打和淬火,仍然有泪点隐藏在貌似强大和麻木的躯壳之内。比如遇到一个人,白发如雪,身体瘦削,颤巍巍走在前面,
-
秦风秦风 秦,古秦国原在犬戎(今陕西兴平东南)。东周初,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,开始列为诸侯,改都于雍(今陕西凤翔),自此逐
-
苏轼 竹之始生,一寸之萌耳,而节叶具焉。自蜩腹蛇蚹,以至于剑拔十寻者,生而有之也。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,叶叶而累之,岂复有竹乎?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; 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,